藝術家

朱智寬及駱素琴
「廿八年後,我們由黑髪長髪,再變成白髪又脱髪!也由二人也變成別人的父母!平平淡淡中有點激情浪漫;有時打打鬧鬧,心有靈犀,相互依存!我們應該還這樣跳下去,直到愈變愈老!」
朱智寬,1983年畢業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科技學院Institut Teknologi Jaya*。1987年開始他的舞者生涯。於1987至1992年間,分別曾在新加坡人民協會舞蹈團、新加坡舞蹈劇院、香港舞蹈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擔任舞者,並曾與多位著名的編舞合作,包括曹誠淵、黎海寧、余仁華及約翰‧米德等。1993年與妻子駱素琴在吉隆坡成立Dancenap Production,現為公司總監。2005年憑編舞作品《蝴蝶戀人》獲頒第四屆BOH卡梅隆藝術獎最佳群舞演出獎。
駱素琴,1984年畢業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科技學院Institut Teknologi Jaya*。1987至1989年擔任新加坡人民協會舞蹈團舞者;1990至1992年於城市當代舞蹈團擔任舞者。1993年與丈夫朱智寬在吉隆坡成立Dancenap Production,為公司總監。1997年,她參加由西雅圖西北亞裔美國劇院舉辦的國際藝術家計劃。同年,獲亞洲文化協會資助在紐約進行了為期五個月的藝術駐留,以觀察和研究當代舞蹈和編舞。1998年,再次獲得亞洲文化協會資助,參加於美國德罕舉行的美國舞蹈節。2018年,駱以編舞作品《身體》獲頒第15屆BOH卡梅隆藝術獎最佳編舞獎(短篇作品)。
黎家寳及曾景輝
「嗌交我哋先至會進步,如果一直非常平和的話,便會留在舒適圈,不能了解自己的極限。學會如何在爭吵過程中繼續與對方溝通,同時又有一份愛連繫著,是一門學問。」
黎家寶,2015年加入CCDC。2008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成為一年自由舞者後,加入廣東現代舞團成為全職舞者。五年間,除演出無數著名編舞的作品,包括劉琦的《臨池》以及桑吉加的《火柴人》外,也積極發表作品如《1+1隻螞蟻》、《X – 85213》等。
曾景輝曾於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主修現代舞,2013年加入CCDC成為全職舞者。2016年初,曾氏在CCDC《舞人習作》中發表〈瞞‧逃〉,大獲好評;同年再獲香港舞蹈聯盟邀請,於舞蹈年獎頒獎典禮中演繹獨舞作品《獨》;2017年獲香港藝術節邀請,於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舞鬥》中發表新作〈叁角厝〉。


樂知靄及黃振邦
「關係中必有一些矛盾,就是因為有拉扯,大家來來回回才會更明白對方,下次再來來回回的。這支舞也不是想講出有什麼去路,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那只知要陪對方一起走下去,路一起走啊。」
樂知靄於2018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2009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芭蕾舞。在學期間曾多次獲頒獎學金,並隨多個專業舞團於香港及海外演出,包括香港芭蕾舞團及香港舞蹈團。樂氏於2010年正式加入CCDC成為全職舞者,並於2014年於《動靜》首編〈囹.圄〉,又於2016年與藝術總監曹誠淵及舞者林詠茵合編合家歡當代舞蹈劇場《西遊記》。
黃振邦生於香港,1995年考進香港演藝學院。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取獎學金及代表學院到外地演出。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到美國參加美國舞蹈節。2000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並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至2009年,離團後獲賽馬會獎學金到美國霍林斯大學修讀碩士課程,並於2010年入選「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年青舞蹈家的入圍名單。其後於2012年重返CCDC,近期作品有的《城市封神》﹝與曹誠淵及黃狄文合編﹞、《脫衣秀2012》之〈溫柔無用〉、《逆‧轉》之〈舌尖上的靈魂〉、《發現號》之〈……是如何鍊成的?〉及《恐‧集》。
吳文安及吳易珊
「夫妻一起編創跳舞,是很難抽離日常生活裡的恩怨糾葛,精神上是很疲累。老或舊是生命演變中的必然,也是存在的其中一種本質,坦然且自在的接受這個課題,真實並展現它們,也許就是我倆透過這次創作,想要傳達的概念,我們努力要讓觀眾看到,即便年華老去,「勇敢」依然重要。」
吳文安,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助理教授。生於馬來西亞,曾為香港舞蹈團、雲門舞集及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專業舞者,並為南群舞子創團成員之一。2001年修畢香港演藝學院舞台燈光設計系證書課程;為南群舞子、東邊現代舞團、不加鎖舞踊館、楊春江及楊惠美等擔任製作經理及燈光設計。於CCDC燈光設計作品有《那一年.這一天》、《雙城記――香港.上海.張愛玲》、《六度》、《全院滿座》、《Plaza X與異變街道》(2011年重演)及《男語》等。2011年憑《六度》之燈光設計獲頒香港舞蹈年獎。
吳易珊,畢業於台灣國立藝術學院,隨即加入台灣雲門舞集,1996至2006年為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者;1996至2001年同時為南群舞子成員,並多次為舞團編舞及演出。2000年以黎海寧作品《夏至》中的演出獲頒發香港舞蹈年獎。2003及2006年被列入「香港傑出舞蹈藝術家名錄」。2003年獲香港賽馬會全額獎學金赴倫敦當代舞蹈學校進修,獲邀參與韋恩‧麥奎格之隨機現代舞團、艾甘.漢舞蹈團及Protein Dance演出。2007及2008年獲不加鎖舞踴館邀請與葉步鴖為香港社區文化大使計劃共同創作《火鳥》及《用心看世界——火鳥延續篇》,後者獲頒2009香港舞蹈年獎;同年獲香港演藝學院舞蹈碩士學位。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副教授。


張藍勻及羅凡
「今年是我們在一起的第10年,剛好就做一個影片吧,一開始從我們的經驗來說,去找一個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我們覺得能夠維持這麼長的一段關係裡,呼吸很重要。其實呼吸,就是空間吧。如果我們沒有給彼此的空間,我們會有怎樣的感覺?」
羅凡,現為瑞典哥德堡歌劇院舞蹈團終身藝術家。在團期間曾與多位國際知名編舞家以及挪威Zero Visibility Corp舞團合作。2003-2012年曾為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者,2003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
羅氏編舞作品曾受邀發表於瑞典皇家芭蕾舞學校、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東邊舞蹈團、台灣MeimageDance鈕扣計劃、台北國立藝術大學和台灣國立藝術大學、城市當代舞蹈節、廣東現代舞週和北京舞蹈雙週。羅氏曾獲得2007年第七屆希臘國際舞蹈大賽金獎及特別大獎,2009年香港舞蹈年獎,以及獲頒美國亞洲文化協會全額獎學金赴美研習現代舞及參加美國舞蹈節。
張藍勻,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研究所畢業。2009-2012年為城市當代舞團舞者。近年曾為舞蹈作品《Mr.Judge》服裝和影像設計、舞蹈作品《Brren》攝影。2013、14年受邀請加入台灣Meimage Dance《鈕扣計劃》。張氏過往曾受邀參與城市當代舞蹈節、廣東現代舞週、北京舞蹈雙週、香港動藝舞團、臺北越界舞團、台灣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以及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演出及創作。現爲自由工作者,旅居瑞典。